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新华日报报道:能动司法 细微处温暖人心
  发布时间:2012-02-09 11:21:49 打印 字号: | |
 
    近日,《新华日报》对我院为民之举进行了报道,原文如下:
                                                      能动司法,细微处温暖人心 
  记者:晏培娟  通讯员:徐吉梅
    新年元旦,镇江街头流传一个“1天就审结欠薪案”的故事。
    2011年12月27日,在镇江大港街道一处社区服务中心,当60位农民工从法官手中拿到拖欠的工资时,许多人难掩激动,泪水夺眶而出。
    这些来自四川、江西、安徽、苏北等地的农民工,真的没有想到,上午立案、下午审结,仅用一天时间,镇江新区法院就帮他们讨薪成功。
    这60名农民工,都在大港一家皮革制造有限公司打工。打工10年的女工小蒋说,近两年公司经济效益不好,经常拖欠员工工资,去年公司开始“打借条”给外地员工每人每月发200多元生活费,而本地员工则分文没有。员工们多次向公司老板讨工资,却毫无结果。许多外地员工近日准备回家过年了,再一次去找老板时竟发现他不知所终。
    拿不到工资的员工心急如焚,只能向当地政府、劳动、信访等部门求助。经查实,该公司去年实际拖欠员工工资24万多元。在劳动部门帮助下,60名员工一纸诉状将公司老板陆某告上法庭。
    12月24日,镇江新区法院上午立案。院长高国华表示:“一定要让农民工尽快拿到钱,回家过春节。”副院长袁泉率领立案、审理、执行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紧急小组立即展开工作。在有关部门协助下,当日中午找到陆某,经过多方工作,陆某最终筹集了12万多元。法院当即审理、判决, 60名农民工各自拿回一半的拖欠工资。
    下午5时许,拿到近8000元工资的江西景德镇农民工小余与妻子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小余说,“有法律为我们撑腰,今年的春节肯定会过得安心!”
    镇江新区法院,是全省“院龄”最小的法院成立至今不足5年。去年获得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立案窗口先进集体”称号,及“全省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等十多项省级以上荣誉,而这里的一线办案法官,仅有10余人。
    不久前的一天,一位村民走进院长高国华的办公室反映情况,希望自己的案子能尽快审结。高国华认真听取诉求并了解案件详情后,当即要求承办法官限期审结。这让本来只是碰碰运气的这位村民意外而激动。
    高国华告诉记者,镇江新区法院不设固定的“院长接待日”,而是实行全天候接待院长、副院长只要人在,就要及时接待群众来访。“我们特别设立了10分钟听取来访人员诉求、10分钟了解详细情况、10分钟解决问题的3个‘10分钟接访工作法’,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最快速度地促进矛盾化解。”
    为了更好地顺应民求,镇江新区法院在辖区3个乡镇和2个街道、100多家企业设立了165个民意沟通联系点,700余条民意通过各种方式汇集到了法院。
    而社区法官的设立,则创新性地让司法参与到了社会管理中。社区法官深入社区调研,与法院聘请的百名老年调解员一起,力促当事人以非诉方式处理纠纷,自我化解纠纷。
    大港街道的王阿姨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楼上邻居装修房子致使自己家卫生间渗水,几次交涉无果,她想到了打官司。去年3月,她来到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庭庭长祁德胜耐心地给她讲解相关诉讼流程,并召集楼上邻居进行调解,仅1个小时,就化解了这起相邻纠纷。王阿姨可开心了:“之前听说,打官司找律师费用很高,还不一定能赢,没想到,结果这样令人满意。”
    给凡人小事以法律的特别温暖,满意的不仅是百姓。镇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雪峰对新区法院能动司法的评价就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建院以来,镇江新区法院始终保持为全省信访量最少的基层法院之一。截至目前,已先后妥善解决了中央、省及市交办的20余件历史遗留信访问题,最大限度化解了社会矛盾,其“秘诀”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暖人心。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