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镇江日报》专题报道我院院长高国华工作事迹
  发布时间:2012-05-31 09:23:16 打印 字号: | |
    5月29日的《镇江日报》专题报道了我院高国华院长的相关工作事迹,原文如下:
关注民生 促进发展
——记市人大代表、镇江经济开发区法院院长高国华
    投资商拖欠建筑公司工程款,工人没钱回家过年,矛盾在春节前爆发。经镇江经济开发区法院及时调解,今年1月11日,182名民工拿到薪水,开心返乡过年。
    诸如此类职工、集体索要拖欠工资及相关社保费用的群体事件,镇江经济开发区法院已碰到多起,每次都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有效地控制了事态发展。不仅如此,法院还联系人社部门提供了1000多个相关工作岗位给职工挑选。一位被安置到新区一家电子企业工作的40岁女职工紧握住院长高国华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新工作,本以为能拿到安置款就不错了,非常感谢法院!”
    镇江经济开发区法院一次次促进影响社会稳定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解决,《人民法院报》曾给予高度评价:“该院的主动介入,将纠纷化解在当地,减少了职工维权成本,有效地防止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将法庭开在村庄社区、田间地头
    不只是法院工作,作为一位市人大代表,只要市人大在新区活动,常常看到高国华参与忙活的身影。他总是有备而来,发言踊跃,声音分外响亮,眼光敏锐独到,特别是对人大工作的熟知程度,让人信服,而他的件件代表建议,都事关全市和新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局,以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如,参与提出了拓宽镇大公路的建议,金港大道现已成为通衢;在镇江新区各级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中整理出,关于修复兴港西路通往北山村车碾口之路(乔麦山路)的建议等,很多建议被有关部门办理和采纳。
    在行使人大代表职权上,高国华积极履职,努力成为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无疑是一位资深代表;作为全省“院龄”最小的开发区法院的院长,他更使开发区法院的工作显得年轻有为而富有朝气。2007年2月8日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挂牌,随着区划调整带来的区域面积扩大、人口翻番,特别是对外开放开发建设力度的增强,新区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增多,而司法资源却比较落后,百姓诉讼多有不便。为此,这位群众公认的法院领导班子好“班长”和法官队伍的“领路人”提议,设立5个固定巡回审判点,充分利用固定巡回审判点先进的网络设备,将法庭开在村庄社区、田间地头,把纠纷解决在基层,让司法更贴近群众。
    
    设立165个民意沟通联系点
    建立民意沟通联系点,是开发区法院坚持群众路线的又一“重头戏”。几年来,他们在辖区3个乡镇和2个街道、100多家企业设立了165个民意沟通联系点。全体法官到联系点接待群众,走访基层干部、企业主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周不得少于1次,通过联系点收集意见、建议,并广泛开展送法活动,向联系点赠送1000余册法律书籍,组织资深法官到联系点宣讲常用、与农民有关的法律知识,积极指导民调组织开展法律咨询等活动。联系点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基层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社会矛盾纠纷逐年减少,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了零上访、零缠访、零急访的良好局面。用高国华的话就是:“我们就是要以法官的优质司法服务,打造属于开发区百姓的‘普法便民快车’!”
  
    建立法官分片服务机制
    经济开发区,顾名思义,自然要以经济开发为目的。为了帮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法律保障,开发区法院不做消极的裁判者,而是争当“社会工程师”,建立了法官分片服务机制,针对企业特点提供菜单式法律服务,量体裁衣,实行一企一策。在能动司法理念的呵护下,一大批企业“长高变壮”。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戴荣林认为:“镇江开发区法院凭着精湛的业务水平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劳动纠纷,是一个很好的、值得推介的典型,值得信访、执法和维稳系统学习。”
    近年来,镇江经济开发区法院共审理涉农案件1960件,涉案标的1500余万元,实现案款1462.31万元,积极服务“三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强有力的助推器。
  
    深入拆迁现场开展法制宣传
    开发区法院视拆迁为分内事,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思路积极破解拆迁难题。高国华曾亲率该院3名党组成员到赵庄拆迁现场指导,逐一耐心细致地解答现场群众提出的涉法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开发区法院自城乡一体化拆迁工程启动以来,虽然该院仅有法官和司法警察20名,但深入拆迁现场就达百余人次,参与拆迁面积50余万平方米,开展法制宣传近百次,诉前调解1548次,受理拆迁案件613起,调撤结案511件,调撤率达84%,且无一上诉;平均审限29天,涉及标的1009.6万元;并成功解决87余户拆迁疑难案件,实现了“零”强拆,有力地支持了城乡一体化拆迁工程的顺利进行,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阳光治访”,法院提前介入信访工作,对社会矛盾进行排查,彻底消除了上访案件容易复发的隐患。对此,高国华深有体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配合政府解决矛盾,另一方面若是矛盾到了法院,我们也能提前了解情况,有助于矛盾的解决。”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小平认为:“镇江新区法院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创新举措,让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先行,将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关口前移,很好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在社会管理中大有作为。”截至目前,该院已先后妥善解决了中央、省及市交办的40余件历史遗留信访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社会矛盾,体现了“法”的力量,更体现了司法部门以人为本的工作效能。
  
    创新举措亮点纷呈
    有关创新举措,在开发区法院可谓亮点纷呈。推出假日立案、协商开庭、诉讼引导、诉调对接、宣传教育等多项工作措施,深入开展送法“六进”活动,并想群众所想,把坚持群众路线贯穿在法院工作的全过程。“院长接待日”在开发区法院不设固定时间,而是实行全天候接待,院长、副院长只要人在法院,就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开发区法院还特别设立了十分钟听取来访人员诉求、十分钟了解详细情况、十分钟解决问题的三个“十分钟接访工作法”,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最快速度地促进矛盾化解,被中央电视台详细报道。与20多个新建小区签订了和谐共建协议,强力推进和谐村居建设,使普法教育、法律咨询、工作建议、调解指导成为规范化、制度化、长效性的工作内容,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态势。开发区法院还实现全市首家庭审现场网络直播,利用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普法为民,促进社会和谐。正如大路镇人大主席张兴龙所说:“今天是第一次看到现场网络直播庭审过程,首先,感觉到司法越来越公正,第二就是感觉审判越来越人性化。”
    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法院各项建设无不透露着科技建院理念及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开发区法院的“镜园”法文化中心已进入媒体和公众的视野。还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审判综合楼的建设,充分利用审判综合楼的主楼、裙楼屋顶以及主楼南侧外立面的玻璃幕墙,采用平面与立面相接合的方法,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约18万千瓦时,设计寿命25年,累计发电量将达到447.5万千瓦时,标志着这一具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功能的示范建设项目在我市已率先并网发电。
    高国华知道,人大代表责任重于泰山。正由于他在公正司法、服务发展大局方面的突出贡献,去年被市人大常委会授予 “镇江市人民奖章”,这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法定授予的最高荣誉。他深感自己的责任更加重了,他认为,要履行好代表的职责,就不能局限在本职业务范围之内,关键是做好角色定位和沟通,通过各种途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时时事事做有心人,关注各方面的建设情况,关心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观察,调查研究,提高自己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诚如镇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新区工委主任王桂宏所说:“镇江新区法院在社会风险评估中,以社会稳定为目标,积极与民意联系点互动,广泛收集并结合民意,准确把握法律精神,认真从法治角度提出建议,从而使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从指令性变民主性。”
    省、市人大代表对有着建功立业,争创一流业绩的开发区法院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能紧紧围绕能动司法、案结事了、职能延伸、公正高效、固本强基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措施扎实,工作亮点纷呈,工作成效突出,发展变化大,服务大局意识强,执法为民成效好,廉政文化氛围浓。特别是诉讼服务中心人性化、审判区及办公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监控到位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视察组一致认为,良好的硬件设施确保了工作安全、规范、有序开展,有力地保障了审判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高国华努力把开发区法院打造成一家奋力创先争优的法院。近年来,30项考核和分析指标中,半数以上指标列镇江法院系统第一,多项指标领先全省法院,半数以上指标列镇江市基层法院第一。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也颇丰,获得全省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先进集体、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镇江市跨越发展有功单位、维稳信访工作有功单位等十多项荣誉。他本人也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被江苏省高级法院授予优秀法官称号、维稳先进个人,江苏省高级法院记二等功;镇江市委、市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记二等功2次,享受市级劳模待遇,镇江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优秀法官。
    作为既是人大代表,又是精通业务、专家型的法院领导,高国华正带领着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走向更加宽广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