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京江晚报》特稿报道我院吴强法官的书画成名路
  发布时间:2012-10-23 09:39:57 打印 字号: | |

    2012年10月19日,《京江晚报》特刊介绍我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吴强从书画爱好者成长为书画名家的心路历程。原文如下:
                                                          寄情墨香追高远
                                                   吴强:痴迷于书画的法官
    2012年10月21日至11月10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书法研究院、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文联主办的“汉唐风韵五家书画展”将在镇江博物馆举办。参加展览的五位书画家分别是:罗扬、宗家顺、陈培林、杨为国、吴强。
    据悉,本次书画展为全国巡回展,随后他们还将去广西、深圳、山东、新疆、内蒙等地展出。之所以将首站定于镇江,是因为五位书画家中的宗家顺和吴强都是镇江人的缘故。  
    因志同道合走到一起
   
在展览即将开幕前,记者采访到在镇江经济开发区法院法官吴强,了解到举办这次五人书画展的缘由。自幼喜欢书法绘画的吴强(字法中,号冠东),200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画研究生班时与同学宗家顺认识。宗家顺是镇江人,17岁时离开家乡到北京当兵,曾给中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当过8年秘书。因为是家乡人,又共同喜欢书法艺术,两人遂成好友。
    宗家顺为人谦虚低调,近年来,吴强及家乡父老多次邀请其回乡举办个展,他以自己未到60岁不适宜举办个展而屡次谢绝。后盛情难却,宗家顺和曾经与他一起举办过汉唐四杰书画展的罗扬、杨为国、陈培林邀请吴强与他们一同举办汉唐风韵五人书画作品展。据吴强介绍,宗家顺、罗扬、杨为国、陈培林皆为名门弟子,情操高尚,都有较为深厚的书画功底。
    五位书画家因为对书画艺术有着相同的观点而走到一起,他们非常重视传统书画艺术的探索,强调历史的传承与艺术追慕,在他们看来,中国书画是以笔墨的形式,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渴望。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此次共展出作品一百三十多幅,每人二十多幅。因五人心气一致,在书画创作中追慕汉唐之雄浑、博大,传承汉唐之高远、苍茫,故将书画展命名为“汉唐风韵”。
    为追求展览效果,他们的书画作品不仅装裱精致,展前他们还特地来到镇江博物馆查勘基建图纸,丈量墙面尺寸及空间距离,为展览量身定做了精致的书画艺术作品,以和历史文化厚重的博物馆相呼应。
    痴迷于书画世界的法官
   
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的吴强,不仅热爱书画,还是一名资深法官,从事审判工作近三十年了。去年他曾开庭办理三百多起案件,最多的时候一天开庭八次,工作压力很大。长期从事忙碌而严谨的审判工作,并不妨碍吴强的书画创作,他认为通过书画可以怡情,可以在矛盾中理解艺术,在艺术中找到解决矛盾的举措,从而缓和工作压力,增添生活情趣。
    吴强上小学时就开始习字,喜欢画连环画,上中学时负责学校的黑板报,上个世纪80年代到北京当兵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在中国美院夜校学习绘画。
    2005年,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书画艺术上的修养,他到北京师范大学的书画研究生班专门学习书画理论知识。在北师大读书的两年期间,听过许多当代名家的授课,如尉天池、言恭达、钟明善、秦永龙等,受益匪浅。后来通过宗家顺,又受到佛教界一诚、传印、尚辉、心澄等高僧的影响。
    吴强热爱书画艺术,他的夫人形容他痴迷于书画就像“女人喜欢时装一样”。他临过上百种书帖,从西晋南北朝、汉唐到明清的古贤大家,特别喜欢怀素的草书,赵佶、张瑞图、王铎等人的书法。他经常在晚上八点多开始写字一直到夜里一两点,即使不写画时也会读帖看画,与名人书画面对面。家里人知道他的规矩,在他写字绘画的时候绝不会打扰他,即使到用餐时间也不喊他。
    王羲之的《兰亭序》吴强曾临摹过上百篇,让他记忆深刻的是自己在上海博物馆的一次展览中看到文征明临摹的《兰亭序》,落款处文征明注明这是他所临摹的第88遍。名人尚且如此,何况自己呢。因而每过一段时间,吴强都要拿出来反复写,每次体会感受都不一样。
    这次展出中吴强有一幅行书手卷,写的是张瑞图的三岔河诗,共1200多字,这是2011年正月初一上午吴强花了四个多小时一气呵成的作品。因为当时内心宁静平和,这幅作品是他至今比较满意的作品之一。
    尚未给自己准确定位
   
吴强的书法行书、隶书、篆书兼长,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他说成名成家也许是很多书画爱好者共同向往和追求的,但他认为在书画中能表现自己的真挚情感已很满足。
    他曾经为写不好字而着急,后来通过与宗家顺等书画家们的接触,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心态,而书画上强调的是积累与厚重。现在他笑着说自己已经“不着急了”。追求成名成家,但不以此束缚自己,他说“按自己的心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幸福的。”
    在书画艺术上吴强对自己要求很高,他认为目前自己的作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准确的定位。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满意,喜欢拿自己的作品和名家相比以找到不足之处。他要求自己的绘画作品中要有自己的诗书画印,要有禅意。而这样的意境怎样表达?他说除了在画面展示之外,在题跋上也可以表现。在他创作的一幅《枯荷图》中,画面上仅有一枝枯荷,一只孤鸟和一轮明月,他在题跋中写下:“对月叹红尘,冷暖荷先知。”画中的意境立刻通过题跋衬托出来,生动而有深意。
    对学习书法吴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习字的人不仅要临碑,也要临帖。因为碑可以弥补帖中不足的厚重感,而帖可以弥补碑所缺少的灵动飘逸性不足。结合两种才能达到启功先生所说的“透过笔锋看刀锋的境界”。
    吴强不仅习书绘画,对书画理论也颇有研究,阅读过大量的书法理论书籍。在采访中他对书法大家从古至今侃侃而谈,虽然喜欢看名人大家的作品,但他并不执迷于一家,而是消化理解体会后以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 
    请名家现场授受技法
   
在北师大读书画研究生班时,吴强得以认识了不少当代的书画名家,因而也有机会参加了一些名家的笔会。他曾参加过国画大家蒋峰,徐善、书法大家钟明善、罗扬、黄惇、尉天池等名家的现场笔会,也经常与本地的书画名家李苇成、林长生,蒋明君,曹秉峰,于文清等一起相互探讨书画技艺。他说,通过现场笔会,可以学习到名家在书法绘画中的用笔用墨和技法,对自己书画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
    他还请来一些名家来到镇江他自己的家中现场写字画画,受益匪浅。
   
齐门画派的画家骆风,师承当代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擅画鱼虾。吴强将他请到家里来作画时发现,骆风一般在画完花卉后补鱼虾,这时他会用自带的自己研磨的松烟墨,把毛笔舔平,用平的笔锋画鱼身和虾头。吴强说一般画画时笔锋是尖的,如果不是现场观看就可能会误以为是用排笔画出来的,而用松烟墨也是因为该墨色较淡、水润之故。
    吴强曾想拜西安交大的书法教授钟明善为师,因为钟老工作较忙,便推荐了自己的师弟崔宝堂。吴强将崔宝堂老师请到自己的家中住了三天,崔老师传授给他很多笔法,教他临那些帖,专门还为他写了书法技法,现场指导他在写篆字时要做到“篆尚腕而通,肘要紧、气要匀”,并口授三天笔法让他练习。
     这些与书画名家面对面所学到的技法、布局让吴强大开眼界,并意识到学书习画绝不能故步自封,要博采众长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想把书画从业余做成专业
   
为了画出自己风格的荷花,吴强临摹过几十位画家的荷花图,他还在网上搜索从古到今各个画家的荷花,看不同的画家不同的用墨用色。他认为张大千的荷花线条好,画面飘逸;刘海粟是大写意,谢稚柳是重彩,黄永玉则有版画风格,他在临摹的基础上,吸收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慢慢形成自己风格的荷花。吴强的荷花仍以水墨为主,他说:“现在这个世界并不缺少色彩。”
    吴强希望自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为传统所局限。在他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品中就会带有时代的气息,比如现在用的纸墨,以及生活的气息都会表现在作品中。
    随着书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的作品参加过《镇江建国65周年书画展》、《庆世博书画展》、《中国佛教协会首届名人书画慈善展》,作品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干警书画艺术展,出过个人《诗书画集》。2002年,他的国画作品获江苏省宣传部文联举办的《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书画大赛》金奖。人民网、凤凰网、《书法报》、《世博品牌》杂志等多家媒体都做过他的专题推荐。
    吴强认为一个人活着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厚度、在于精彩的程度,在于内心是否丰富。在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要学会拒绝诱惑。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最后一定表达的是内涵和学养,而能传承的作品必定有更深的文化功底修养。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更加要潜心学习领悟,找到合适自己创作的语言,不断提升自己的书画水平,将来能从业余做成专业。

责任编辑: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

友情链接